发布日期:2025-06-23 22:27 点击次数:183
图片
马尔斯在百年孤独中写道:“比起有人左右情绪的日子,我更喜欢无人问津的时光。”
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时刻,连续加班几个月,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工作,感觉自己就像被困在一个看不到尽头的循环里;刷到某个热搜事件,明明知道真相不是这样,想说点什么,却发现根本没人在乎你的声音;躺在床上想着人生意义,越想越觉得一切都没意思,连明天吃什么都懒得去想。
我们创造了很多词,来形容这种状态:“emo”“内卷”“躺平”,但在马尔克斯笔下,这种状态被称作“永恒的孤独感”。
他说:“生命从来不曾离开过孤独而独立存在。”
布恩迪亚家族在马孔多生活了一百年,经历了战争、瘟疫、爱情、背叛,等等。
到最后发现,所有的努力都像是在重复一个永恒的循环。
但这个故事最有趣的地方不是告诉你“人生毫无意义”,而是告诉你:即使没意义,你也可以活得很有意思。
01 五年大雨:当生活停摆时,如何不让自己发霉马孔多下了四年十一个月零两天的雨,所有东西都在发霉腐烂,时间仿佛停止了。
听起来好像很魔幻?其实一点都不。
疫情那几个月,多少人被困在家里,每天醒来都是同样的天花板,同样的四面墙,感觉时间都凝固了。
有人开始暴饮暴食,有人开始熬夜刷剧,有人开始怀疑人生。
但也有人开始学做饭,开始读书,开始和家人好好聊天。
区别在哪?
马孔多的乌尔苏拉给出了答案:她在那场永不停歇的大雨中,依然每天按时起床,打扫房子,给家人做饭,缝补衣服。
别人问她:“都这样了,你还折腾什么?”
她说:“如果我不动,这个家就真的死了。”
一句“只欠东风”,让我们总是习惯于等待,“等风来”,等疫情结束,等经济好转,等机会出现。
乌尔苏拉却在告诉我们,风不会来,但你可以自己动起来。
伏尔泰曾说:“人生来是为行动的,就像火总向上腾,石头总是下落。”
这不是为了去改变世界,而是为了不让自己在等待中“发霉”。
02 被掩埋的真相:有时候,记住比遗忘更需要勇气书中,香蕉公司屠杀了三千多名罢工工人,然后把尸体装上火车扔进大海。
第二天,官方却宣布,什么都没发生。
何塞·阿尔卡蒂奥第二是唯一的幸存者,但没人相信他的话,所有人都说他疯了。
这情节是不是很熟悉?
网上每天都有热搜事件,今天这个,明天那个,过两天就没人记得了。
有时候你想起某件事,想和朋友聊聊,对方一脸茫然:“有这事吗?我怎么不记得?”
你开始怀疑自己:是我记错了吗?
何塞·阿尔卡蒂奥第二也怀疑过,但他最终选择了坚持。
他把自己关在房间里,一遍遍地回忆那个夜晚,一遍遍地记录下真相。
所有人都说他疯了,只有他知道自己是清醒的。
我们很多人最怕的就是“被孤立”,所以宁愿装糊涂,也不愿意当那个“不合群”的人。
但《百年孤独》要告诉你:有时候,坚持真相就是要承受孤独。
毛姆说:“心软和不好意思,只会杀死自己。理性的薄情和无情,才是生存利器。”
这不是为了当英雄,而是为了对得起自己的良心。
03 奥雷里亚诺的小金鱼:找到属于你的那件“无用之事”奥雷里亚诺·布恩迪亚上校打了三十二场战争,签了无数份停战协议,最后发现一切都是徒劳。
于是他开始做小金鱼。
做好了就熔掉,熔掉了再做,周而复始,永不停歇。
别人觉得他疯了:“这有什么意义?”
他说:“没有意义,但这是我的。”
多有意思的一句话。
而我们很多的的焦虑,就是源于总觉得自己做的事“没有用处”。
学画画没用,又不能当饭吃;写日记没用,又不能发表;养花没用,还要花钱买土。
所以大家都去做“有用”的事:考证、投资、副业、人脉。
结果呢?越来越焦虑,越来越空虚。
马尔克斯却用奥雷里亚诺上校的故事告诉我们:人生最珍贵的,恰恰是那些“没用”的事。
很喜欢周国平的一句话:“世上有味之事,包括诗、酒、哲学、爱情,往往无用。吟无用之诗,醉无用之酒,终于成一无用之人,却因此活得有滋有味。”
因为只有这些事,才真正属于你。
不是为了证明什么,不是为了获得什么,就是单纯地喜欢,单纯地坚持。
这种坚持,就是你对抗虚无的武器。
写在最后:《百年孤独》这本书,既不“鸡汤”,也不励志,但从中我们看到一个人如何在荒诞的世界里,保持自己的那一份尊严。
马尔克斯说过:“生活不是我们活过的日子,而是我们记住的日子。”
所以,别总想着做改变世界的事。
找到你的“小金鱼”,找到你的缝补你人生的“针线”,找到那件让你觉得“这就是我”的事情。
然后,不管外面下多大的雨,不管别人说什么,你都坚持下去。
因为真正的成熟,不是看透了人生的无意义,而是在无意义中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意义。
毕竟,存在过,就已经足够了。
不是吗?
与君共勉之。
欢迎点赞转发,一起抱团成长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